如果能在最理想的虚拟墓园中纪念自己深爱的人,这会是一种什么感觉呢?
在现实生活中,逝去亲人的骨灰可能被供奉在密密麻麻的骨灰龛中,而这里禁止大部分的悼念习俗。但想象一下,如果能在最理想的虚拟墓园中纪念自己深爱的人,这会是一种什么感觉呢?
在虚拟现实中,你可以拥有一整个墓园,并且通过最能表达自己情感的方式向逝去的那一位致以哀思,没有任何人的打扰。然而,这一切在寸土尺金的香港根本不可想象。
这正是80岁的袁仕杰和他儿子袁思明所希望实现的目标。父子两人为用户提供了物理骨灰龛,但化宝焚烧需要在线上完成。他们希望通过这种方式为大部分保守的人灌输绿色殡葬理念,让人们把骨灰归还给大自然。
袁思明表示:“绿色殡葬是城市的最终未来。当面临有限的土地资源时,我们不可能为逝去的人继续开发土地。”自去年12月推出以来,已经有300个家庭注册了袁仕杰和袁思明的在线平台。
袁思明说:“让90%以上的香港人使用火葬花费了数十年的时间。我们认为(绿色殡葬)需要时间,我们希望我们的服务能够成为一个过渡。”
随着城市老龄化加速,香港政府预计死亡人数将从去年的46900人增加到2064年的97600人。预计65岁或以上人口将从2015年的15%增加到2064年的36%。被火化的人口比例已经从1975年的35%上升到去年的93%,而绿地殡葬的份额在2015年占9%。
这对父子已于本月向香港城市规划委员会提交申请,将其在荃湾的椰林阁集团大厦的使用权从工业用地转为骨灰龛用地,并为市民提供22792个龛位。
袁思明表示,骨灰龛将禁止化宝焚烧以减少污染。另外,骨灰龛在清明和重阳节期间也将关闭,以防止该地区出现交通堵塞。
袁仕杰和袁思明鼓励用户使用在线供奉平台,他们可以根据不同的宗教背景放置亲人的纪念照片,并选择一系列的虚拟祭品,甚至是应用相应的音频效果。这个大厦还将为家庭成员使用虚拟祭品提供多媒体室,每天最多可容纳120人。
袁思明表示,他们正致力于根据用户选择创建虚拟墓园。他表示,公司寻求在明年推出相应的功能。
但并不是所有人都接受这一概念。一位40岁的室内装修人员李坚表示,他认同绿色殡葬,但拒绝在线供奉。他说:“这毫无意义。你可以把照片放在家里,提供真实的祭品。年轻人可能喜欢,但我们这一代人希望一些真正的东西。”
李坚一位拒绝提供姓名的同事予以赞同,“拜祭先人是少有可以让家庭成员聚集在一起的机会之一。如果在网上这样做,你就会失去这些剩余的机会。而且这根本就不够真诚。”
但一名24岁的硕士研究生何志伟表示,他不介意尝试这项服务。他说:“我想这类似于在Facebook上看着逝者的图片,而有时候我也会这样子做。”
香港大学医学院副教授周燕雯博士表示,通过在线缅怀先人已经在中国大陆实施了一段时间。她表示主要是年轻人使用这项服务。她说:“大陆人口众多,许多在偏远地区工作的青少年很难回到家乡拜祭先人。但在香港,大多数人仍然会亲身前往拜祭先人,特别是老一辈,他们非常重视这些仪式。”
周燕雯博士表示,需要通过更多的教育和选择来让人们逐渐接受替代的殡葬和拜祭方法。
香港城市规划委员会委员刘兴达拒绝就此发表评论,他表示城市规划委员会在处理类似申请时会考虑这对环境和交通的影响,社区的关注,以及相关建筑物与周边土地的兼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