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志凌云》、《冲上云霄》、《萨利机长》……有多少人因为影视中飞机呼啸而过的镜头热血沸腾?又有多少人的飞行梦因条件所限而夭折?如今,VR飞行提供了在地面、甚至在家里和任何地方“冲上云霄”的解决方案。
首届全国高校模拟飞行锦标赛暨VR(虚拟现实)飞行挑战赛正在粤深沪津京等地的20多所高校巡回举办VR飞行组的预选赛。借助电脑软件、VR头盔和操纵杆,莘莘学子体验了自己驾机遨游天际的感觉。
上个月获得上海站第二名的同济大学学生周培以前在电脑上玩过平面的模拟飞行,他认为VR飞行的优势在于“仿真度很高”。“以前平面的模拟,升降和转向很难看到飞行姿态,代入感不强。有了VR,就能感受到自身旋转,并通过参考地面情况切实感到飞机姿态,更接近在飞机座舱中的真实感受。”
另一参赛学生则形容“真的像在翱翔,跟空军训练似的”。
赛事是由国家体育总局航管中心、中国航空运动协会首度举办的面对大学生的模拟飞行全国性竞赛。航管中心副主任刘晓表示,航空航天和虚拟现实都是当前科技和创新的热点,当两者相遇,希望能让更多有航空梦的年轻人体验真实的飞行感受,普及航空航天和VR知识,也能服务于高校VR科研和教学,促进VR技术在航空运动领域的产业应用,以竞赛平台搭建产、学、研、用各领域的桥梁。
相较于宏观的思维,本次赛事承办者也是软件研发方、游极虚拟现实文化传播公司创始人胡建中想得更为实际,“几乎每个孩子都有过飞的梦想,但有多少人能上飞机去飞啊?”在他看来,帮助想飞但不能飞的人实现梦想,已是足够大的市场。
类似的观点来自于中国虚拟现实与可视化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CVRVT)副理事长、戴尔副总裁林浩。该联盟着重于VR技术的行业应用和落地,为此次大赛提供了技术支持,并将持续为模拟飞行项目发展和产业升级提供指导。
林浩称,自己就是个航空迷,但上学时没机会接触飞行。而如今,“IT科技能以较低的成本,让以往极少数人才能接触的运动面向大量爱好者,不仅让他们了解航空运动,也包括科技知识,为相关学科和行业带来帮助。”
游极VR公司也是该联盟的理事成员。胡建中透露,目前他们已跟一些学校建立了联系,此前办过比赛的几所大学都对这套系统感兴趣。在与国家体育总局合作和承办赛事之外,他们还同北京的一些中小学合作开展了这方面的课程,“看如何与学校教学和模拟飞行爱好者的需求进一步结合”。
据了解,教育部近期要求在高校开展示范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建设,这为模拟飞行在高校的普及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但除了跟体育总局和学校对接外,胡建中最终的目的还是希望面向大众消费者。他表示这是一个长期的规划,等系统开发成熟后,飞行发烧友可以在官网上自己下载软件,再配上相应的设备如主机、VR头盔和操纵杆,做到足不出户就能体验飞行的快感。而整套方案完成后成本会比目前有大幅降低,一套设备大概在1万5千元到2万元之间。
不过他也承认,要普及到消费者尤其是青少年和大学生,在专业的同时还要突出娱乐性,引起更多爱好者对飞行的兴趣。
然而,VR飞行与大型电子游戏到底有什么区别?又如何去与市场上各种成熟的游戏争夺玩家?胡建中表示,区别在于专业性,这套VR飞行系统的研发耗时一年,所有飞行数据,包括机型和场景开发,都是真实的,为此也和很多航空专业人士进行了大量对接。
他同时认为,VR飞行与游戏不存在竞争关系,“我们的用户是对飞行感兴趣的人,并不一定是游戏爱好者。飞行爱好者的人群也是很大的”。但他也承认,如何黏住用户,还需要思考,画质和营造失重感等方面也有待提升。
无独有偶。近期有消息称,空客技术副总监安迪·安德森透露,虚拟现实将成为航空娱乐的未来。在英国法恩伯勒的国际航空展览上,不少航空公司都现场搭起了VR体验室,让参观者体验在机舱里飞行的感觉。飞机制造商们预期,未来VR会很快入驻乘客舱。
CVRVT副秘书长、北师大博士王学松则提供了另一种思路。他表示,VR产业目前规模并不大,其潜力更多在于VR技术在各行业的实际应用,从而改变以往模式,创造更多可能。“比如VR能让大众体验以往难以接触的飞行,并可降低飞行培训成本,实现航空人才培养的新跨越。”
胡建中透露,专业飞行员的培训已在使用VR系统,但由于非常专业,成本也非常高,并不适用于普罗大众。而游极VR已做出了仿真度达70%的“飞行舱”,并应用在本次比赛中。“这只是第一代,已请业界人士和飞行员来体验过,未来希望仿真度能达到90%,也希望跟一些飞行运动课程和考级相结合,当然这是个长期的过程。”
据中国航空运动协会统计的数据,美国民间有60万人拥有飞行执照,而中国只有6万人左右。林浩认为这说明中国在此领域有很大潜力。
他还说:“我们正在见证科技的高速发展和创新,VR技术正在颠覆很多传统行业,一些正在被替代或部分被替代。希望我们做的事情能够帮助大家面对下一个十年面临的机会和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