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乎从共享单车开始,一切创意都试图搭上“共享经济”这趟顺风车,以此赢得投资市场的青睐。共享充电宝、共享宿舍、共享汽车,越来越多的分时租赁服务借着“共享”之名不断深入垂直市场,共享经济这趟水越来越深,却始终没有其他业务像共享单车一样爆发。
出彩国际总裁谢宇灏语出惊人:“布局共享VR就是赢得未来。”,那么“共享经济”的下一个风口,会是VR吗?
针对B端,拓展C端用户难度大
事实上,VR设备租赁并不新鲜。在6月,抖映在全国铺开共享VR电影业务,计划在全国投放十万台以上的移动VR头显供用户使用。HTC也在大陆推出B2B的头显及配套设备租赁服务。
国内目前的VR头显租赁服务大多与支付宝和微信合作,以低价和免押金为特点在全国铺开。HTC则与大型租赁平台合作,以高价出租整套服务和设备。
共享生态是建立在一个用户刚需的基础上,用户用极低的价格来满足短时需求。而VR依旧是一个体验消费,VR线下店已经在国内全线铺开。在同样的价格下,VR租赁服务能否带给用户更好的体验需要打个问号;在内容上,线下店相比移动VR也更加完善和具有特色,共享VR在本就不大的C端市场中仍不占优势。
全套HTC设备及服务数千元的租金,以及五千到一万元的押金,高端VR租赁显然不是为个人用户准备的。对于企业来说,加入VR可以作为营销活动的噱头或者完善展会的体验,租赁VR设备可以相对压低成本,VR租赁在B端市场有利可图。
现阶段的共享VR依旧是空中楼阁
几项在国内试水的共享VR业务目前规模都不大,抖映前期发出500台设备,目标学生市场。出彩集团的VIGO项目计划在机场、商城等大客流量地区投放VR设备,目前处于准备阶段。
谢宇灏称共享VR为大众提供了更低的体验成本,形成更大基数的常用和爱用群体。低价体验的确有利于新科技的普及,然而面对市场时,又会出现诸多问题。
共享VR如果试图采用高频低价收费的方式,科技产品更新快,成本高,前期的高投入会给公司带来不小的压力,并且在回收、检修上付出的人力成本也相对更高。共享产品的高损坏率和丢失率对于单价高的VR头显也是一个难题。
另外,共享VR实现高频使用的可能性不大,虽然中国的潜在用户量不小,但是VR设备的上手难度和内容获取对于普通用户来说都是阻碍,并且VR内容的缺乏难以引导用户去反复租赁设备,如果不能及时更新内容或者在硬件革新中掉队,共享VR的消费群体可能会越来小。
实现共享VR依旧需要落到C端,但是投放、公关、推广、回收各方面的成本对于国内市场来说是难以收回的,共享VR在现阶段仍然是空中楼阁。
布局共享VR就是赢得未来?
共享VR在未来是具备可行性的,首先通过技术革新逐渐提高大众在生理上对于VR的接受度,其次在硬件价格逐渐降低的前提下,保证优质内容的不断输出。当VR能够覆盖用户的主要需求时,共享VR才具备基础。
共享VR被认为是打破普及束缚的最佳途径之一。实际上共享经济和产品普及是互为前提的,不普及的产品在共享经济中的生存空间是比较小的,这也是目前共享VR面临的问题。而当VR真正普及甚至成为下一代计算平台的时候,共享VR就一帆风顺了吗?
高普及度的产品并不一定适合共享,比如共享手机的市场就不大,当VR发展到一个足够普及的阶段,VR硬件将逐渐退出舞台,VR内容共享或许会迎来商机,正如目前依旧在国外发展良好的电影租赁业务。
共享VR的生机或许在VR产业爆发的前夕。下沉到二三线的共享VR可以作为VR普及的推手,为大量需要VR内容的用户提供服务。
VR硬件厂商参与到共享VR中或许会成为一种市场策略,新产品的推广和试用能起到一定的营销作用,而因为迭代淘汰的产品也可以实现再利用。再利用应该成为共享VR的主要手段,共享单车“创造闲置”的做法对于VR是不可取的。
当需求逐渐增加的时候,共享经济就会有一定的商机,相对于解决“最后一公里出行”问题的共享单车,共享VR无法触碰到大众广泛的痛点,即使在未来,共享VR或许还是在一个相对小的市场实现自己的价值,要像摩拜和ofo一样直接刺激制造业,或许很难。
关于共享产品的大量投融资消息让这个市场一度疯狂起来,共享单车的两大先锋占据的市场份额也让从业者眼红。急于在共享VR中拓荒的企业,一方面是为融资加个筹码,一方面是在发展缓慢的VR市场中寻找新的思路,试图提前占领市场,而在行业发展的初期,开发者仍需要专注于突破硬件瓶颈和开发优质内容。
共享经济的风口,离VR还很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