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IT科技资讯平台,关注科技、手机、电脑、智能硬件、电脑知识!
当前位置:主页 > 手机 > 行情 >

科技舆情观察:黑洞照片成“新宠”勿让衍生舆情抢风头

导读:

北京时间2019年4月10日21时许,包括中国在内,全球多地同步发布了黑洞“真容”。该黑洞位于室女座一个巨

北京时间2019年4月10日21时许,包括中国在内,全球多地同步发布了黑洞“真容”。该黑洞位于室女座一个巨椭圆星系M87的中心,距离地球5500万光年,质量约为太阳的65亿倍。它的核心区域存在一个阴影,周围环绕一个新月状光环。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被证明在极端条件下仍然成立。同时,在此项重大天文学成果中,“中国贡献”也获得舆论点赞。新华社、人民网、中国新闻网、中国青年网等多家中央媒体第一时间予以关注,网民讨论热度瞬间上升。

中央媒体高度关注,全媒体渠道矩阵传播

有关全球公布黑洞照片的传播中,中央媒体持续重点关注,并成为传播主力。首先,照片公布前,《人民日报》、新华网、人民网、中国新闻网等中央媒体,就通过官方微博对黑洞照片公布时间进行宣传、并科普黑洞相关知识;之后,又实时跟进发布了多篇报道,其中《人类首次“看到”了黑洞》《跨越5500万光年的曝光:原来你是这样的黑洞!》《人类史上首张黑洞照片今将问世 全球多城同步发布》《人类首次“看见”黑洞 爱因斯坦又说对了》等文章获得大量转载。此外,中央媒体还对视觉中国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进行点评,如人民网发布的《人民网评:走好版权保护之路,别让黑洞成为“黑洞”》、《法制日报》刊发的《视觉中国版权事件或构成商业欺诈 专家建议处罚至痛》,被大量媒体转载,评论内容获得舆论认可。

科技舆情观察:黑洞照片成“新宠”勿让衍生舆情抢风头

监测周期:2019年4月10日至4月18日, 单位:篇

(数据来源: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

对话题相关报道的版权来源(明确注明情况)进行统计,转载次数位列前五的媒体依次为新华社、新华网、中国新闻网、澎湃新闻网、人民网。中央媒体成为传播主力,地方媒体、财经媒体、行业媒体、门户网站、微信、微博等各渠道形成矩阵传播,共同推动话题传播热度。

科技舆情观察:黑洞照片成“新宠”勿让衍生舆情抢风头

监测周期:2019年4月10日至4月18日,单位:次

(数据来源: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

衍生话题表现多样化,媒体挖掘“背后的故事”

黑洞照片发布后,一方面引来全球媒体和舆论的高度关注,表达对先进科学技术的赞誉和敬佩。另一方面,一些媒体发表了黑洞探究方面的文章,比如如何利用黑洞发电等。但是,伴随话题热度的上升,一些衍生话题逐渐抢占公众视线,“网络暴力”“视觉中国”“侵权”等关键词迅速引发舆论围观。

一是关注黑洞本身的科学内涵及其可利用价值。新华社在文章《人类首次“看见”黑洞 爱因斯坦又说对了》中表示,这是人类获得关于黑洞的第一个直接视觉证据,证实了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在极端条件下仍然成立,是人类最终打开一个观测黑洞的全新窗口。人民网发文《人类首次捕获黑洞真实影像 中国多位天文学家作出贡献》,重点指出我国天文学家的重要贡献。

二是应尊重科学贡献,禁止网络暴力。观察者网发文《为首张黑洞照片提供重要算法的女性科学家被疑抢功遭网暴》称,4月11日,获媒体疯狂吹捧火遍全球的年轻女科学家凯蒂·布曼,突然被一些网友爆料称其工作贡献不多却被视为“黑洞代言人”,指其“心机抢功”。媒体捧杀和无端谣言让布曼莫名其妙成为众矢之的,遭受了各种网络暴力。

三是注重保护知识产权,形成规则意识。中央电视台在《晚间新闻》栏目中表示,一个宇宙黑洞引出了一个行业黑洞。保护知识产权,才能有更多更好的原创作品,这已经成为社会共识,我国也在不断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制和监管体系建设。视觉中国以“能奈我何”的嘴脸,把法务做成销售,一头侵犯原创者的合法权益,一头又对使用者进行“维权敲诈”。《人民日报》评论称,知识产权制度的核心要义正是通过保护创作推动智力产品生产的可持续。当保护知识产权逐渐成共识,大家的争论不是需不需要保护,而是如何保护;不是图片能不能收费,而在于如何收费。

科技舆情观察:黑洞照片成“新宠”勿让衍生舆情抢风头

图:黑洞及相关衍生新闻报道云词图(数据来源: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

网民态度更趋理性,侧重关心知识产权保护内容

有关第一张黑洞照片发布及一系列风波的发生,网民关注点虽各有侧重,但是整体趋向理性、明晰。

38.92%的网民对视觉中国侵犯黑洞照片以及国旗国徽等版权的行为予以斥责,并有23.63%的网民直接呼吁并支持国家加强对版权保护的措施。有约15.03%的网民感叹人类史上首张黑洞照片带来的视觉震撼,认为这是历史创举。还有9.99%的网民对西方媒体歧视女程序员并对其实施网络暴力的行为表示愤怒。此外,许多网民翻出爱因斯坦当年提出的相对论内容,进一步认可了该理论,该部分占比为9.6%。该事件中,鉴于一些媒体存在利用舆论力量对“视觉中国”“女权主义”“性别歧视”等内容进行过度评判,约1.9%的网民对此进行关注并呼吁应理性看待问题。

科技舆情观察:黑洞照片成“新宠”勿让衍生舆情抢风头

图:话题相关微博评论观点抽样呈现

舆情点评:负面衍生舆情不应成为先进科学成果获关注的“替代品”

正当社会大多数人正沉浸在分享人类史上第一张黑洞照片的喜悦之中时,关键代码参与者信息曝光、视觉中国触及黑洞照片版权、肛泰用黑洞照片做痔疮广告“蹭热点”等衍生话题迅速刷屏,关注热度甚至超过黑洞照片发布本身,迅速转移了舆论对黑洞照片本身的注意力。

究其原因,一是社会中还存在较为严重的跟风炒作现象,进而衍生出负面舆情。2019年年初,电影《流浪地球》的高票房,反映出人们对探索科学的热情不断高涨,再到黑洞照片发布,科学话题屡屡刷屏,让我们看到了整个社会对科学的热情。因此,当照片发布后,人们想要知道哪些科研人员参与研究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是,西方媒体不局限于报道关键代码参与者的贡献,而过度夸大参与者的工作内容并为其打上了“女权主义”的标签的行为,有违科学原本的精神理念。

二是利益驱使。黑洞照片发布是科学史上一大突破性事件,其背后存在的商业价值可想而知。视觉中国陷入知识产权事件、肛泰用黑洞照片做痔疮广告只是一个缩影,先进科学如何推进社会发展而非成为个别商家的牟利工具,不仅需要国家严格管理版权问题,更需要形成社会共识,需要大家共同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和知识产权保护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