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股价持续走低,小米又一次引发舆论关注。
今日,小米股价继续下跌,盘中跌破9港元,一度跌至8.91港元,最终报收9.02港元,较昨日下跌0.77%,再创上市以来新低,相比发行价跌去近47%,相比起22.2港元的最高价,跌幅接近60%。
值得一提的是,6月3日晚间,小米集团公告称,公司于公开市场购回1102.94万股B类股份。不过,从今日的股价表现来看,回购股份显然并没有给市场带来多少信心。
此前小米公布2019年一季度财报,营收利润双双超过预期,但在资本市场,投资人并不买账,即便是集团多次回购,也难挡股价持续下跌的颓势。
多次回购提振信心
小米董事会认为,在当前进行股份购回可展示公司对自身业务展望及前景充满信心,且最终会为公司带来裨益及为股东创造价值。董事会认为,公司现有财务资源足以支持股份购回同时维持稳健的财务状况。
按照此次回购的平均价每股B类股份约9.0492港元计算,此次回购耗资约1亿港元。
今年以来,为提振股价,小米集团及高管曾做过诸多尝试。1月9日,小米集团发布公告称,包括集团CEO雷军在内的控股股东承诺未来一年不出售所持股份,以向资本市场传递信心。
随后,小米集团在短短几天内进行了3次回购。1月17日,小米集团通过公开市场回购614万股B类股份,均价9.7625港元,耗资约5994万港元。一天之后,小米集团再次在公开市场回购984.96万股B类股份,回购总额近1亿港元。1月22日,小米集团披露第三次回购,此次共回购398.26万B类股份,耗资3998.93万港元。据统计,小米集团三次合计回购了约1997万股股票,共斥资近2亿港元。
回顾小米此前宣布回购股份消息,短期内对提升股价有明显的刺激作用。5月14日晚间,小米集团发布公告称,向董事授出一般授权,以购回不超过于本决议案通过当日公司已发行股份总数10%的公司股份。5月15日开盘后,小米股价一度上涨接近6%。
但6月3日宣布的回购股份消息并没有带来乐观的结果,相比前一日,小米股价今日仍旧小幅下跌。
产业经济观察家刘步尘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曾表示,回购股份短期内会给资本市场传递信心,但资本市场对未来的长期判断是基于企业的模式,而不是企业回购多少股份。因此,如果企业的模式不受投资者认可,那么回购股份提振信心所带来的股价回升是有限的。
双引擎战略获机构认可
针对小米股价的持续下跌,多位经济及手机行业内专家都曾向记者提到,主要原因在于,小米的模式不被香港资本市场所认可。
5月20日,小米集团公布了2019年一季度财报,财报显示,该季度小米营收437.6亿元,同比增长27.2%,经调整净利润为20.8亿元,同比增长22.4%,营收、利润均超市场预期。然而,财报的亮眼表现并没能在股价上有所体现。
有分析认为,香港资本市场仍将小米看作是一家手机硬件公司,而目前智能手机市场已触及天花板,小米股价和估值难以上涨。
从小米的手机业务表现来看,一季度,小米智能手机销量2790万部,同比下滑1.8%。此外,一季度小米智能手机ASP(平均售价)为每部968.3元,这个指标在2018年第四季度为每部1004.7元,小米在财报中表示,ASP下降主要是由于推出新产品而对部分现有智能手机型号进行促销,导致海外智能手机业务的ASP降低。
不过,从小米集团自身的业务来看,小米早已不是一家单纯的手机公司,一季度,小米AIoT业务发展迅速,IoT与生活消费产品分部收入120亿元,同比增长56.5%。
2019年开年,小米集团启动了“手机+AIoT”双引擎战略,强化物联网发展,并宣布该战略是小米未来5年的核心战略,将持续投入100亿元。近日,小米集团调整组织架构,除了聚焦中国市场外,还将发力大家电业务。
小米2019年来的多次调整也获得了不少机构的认可。在一季度财报发布后,多家机构表示看好小米IoT业务的未来前景,并维持“买入”评级。
广发证券(000776)发表研究报告认为,小米硬件双核心具向上动能,随着智能家居的产品线不断拓展,未来可望通过更多的智能应用场景和IoT产品的无缝交互维持高增长。
中金发表报告称,虽受智能手机业务影响利润表现较弱,但相关因素部分也被IoT及因特网服务毛利改善所抵消,预期小米可继续在大家电方面取得进展,2019年-2020年,公司IoT业务收入年复合增长或可达36.5%。
(国际金融报记者 蔡淑敏)
原标题:小米股价再创新低,多次回购亦难挽下降颓势
(责任编辑:张华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