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阿凡达2》官方宣布调整档期,再次推迟一年,暂定2021年12月17日登陆北美院线。卡梅隆本人也表示,由于影片拍摄要在水下完成大量、高质量的动作捕捉,面临诸多技术难关。
回想《阿凡达》第一部面世时,所有人看完后内心震撼得无以复加,原来电影还可以这么拍?视觉特效能这么逼真?同样是玩CG特效,2009年上映的《阿凡达》颠覆了观影概念,而2016年上映的《爵迹》却被玩成了网页游戏,可以说是连卡神的皮毛都没学到!
那么,成全《阿凡达》难以超越地位的背后,是一群怎样的视觉特效公司呢?
Weta Digital(完成了《阿凡达》大部分特效,角色建模、动画、渲染)
新西兰是《指环王》的故乡,但你可能不知道它也是《阿凡达》的非官方诞生地。秘密在于一家数字视觉效果公司Weta Digital
1993年,彼得·杰克逊、理查德·泰勒和杰米·塞尔柯克创建了Weta Digital,旨在为《天堂生物》制作数字特效。Weta Digital也不负众望多次获得奥斯卡奖和英国电影和电视艺术学院奖。
但Weta Digital为人所知的是,它在史诗级电影巨制《指环王》三部曲和《阿凡达》中作出了巨大贡献。
Weta Digital实力有多强大呢?每当碰上难得一见的大制作,在难倒其它一片公司时,Weta默默地开发了专门的软件包实现突破性的视觉效果。《指环王》电影三部曲所要求的战斗规模催生了MASSIVE,这个程序可以让大量的agent(按照预先设定的规则行事的独立角色)产生动画效果。拍《金刚》时,导演说要重现1933年的纽约,Weta二话不说创建了CityBot,这款应用程序可以在一个镜头一个镜头的基础上“建造”这座城市。
为了金刚的皮毛看起来不死板,新的仿真和建模软件诞生了。一套结合了程序和交互技术的工具为4600亿根单独的皮毛添加了风的效果,并模拟了与其他表面的交互。为了让金刚每根毛发从内而外散发着光,一款新的着色器被编写出来,还增加了毛发的体积质量。当金刚大块的皮毛被扯了下来后,上面布满了伤疤、血迹和骷髅岛的泥土。为真实还原场景,每一帧皮毛至少需要2G的数据。
在《阿凡达》中,Weta为了让电脑制作的外星人看起来仍然像真人演员如萨姆·沃辛顿和佐伊·索尔达娜,FACETS开发出来了。FACETS在2006年左右开始起步,当时刚刚签约《阿凡达》的Weta正在寻找一种比动作捕捉更好的人脸拍摄方法。
经过大约八个月的努力,Weta终于取得了进展。FACETS成为第一个可靠的系统之一,做到了从演员佩戴的相机进行准确的面部跟踪。这项技术使《人猿星球》系列电影以及《霍比特人》三部曲成为可能。
Weta的努力也得到了卡梅伦认可。“自从我们制作了《阿凡达》,Weta就一直在证明自己是最棒的CG动画,是世界上最人性化、最鲜活、最逼真的特效。当然,这意味着我可以推动他们更进一步。”
2017年,Weta公开宣布,《阿凡达》后续几部电影正在制作中。而《阿凡达2》多次推迟上映,想了还在攻克技术壁垒,就让我们一起期待吧。
参与制作大片:《指环王》三部曲、《金刚》、《X战警》系列、《复仇者联盟》、《钢铁侠3》、《金刚狼》、《饥饿游戏》、《权力的游戏》第七、八季、以及最近上映的《复联4》、《阿丽塔:战斗天使》等等不胜枚举。截至2017年,斩获六个奥斯卡最佳视觉效果奖。
ILM(180个非角色镜头,主要贡献为最后大战中的人类飞机)
视觉效果公司Weta Digital为《阿凡达》带来了超前的CGI技术,但在某些方面,还是呼叫了援手。电影比它最终成片时间长了大约40分钟,多亏了另一家水平精湛的公司——Industrial Light and Magic(ILM)的紧急救场,才完成了《阿凡达》CGI制作的关键任务。
一个在新西兰,一个在旧金山,两大视觉特效团队面临的是相隔万里的协调,还得互相追赶抢进度。对于ILM来说,这并不是它第一次被临时召唤来帮助另一个特效团队。但对于像Weta这样规模庞大、成绩斐然的团队来说,很可能是破天荒的第一次。可以肯定的是,与Weta相比,ILM对整部电影的总贡献所占比例小,但ILM在帮助电影进入最终完成状态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最终,ILM为电影中许多特殊的交通工具创造视觉效果,包括Valkyrie,一架用来运送人和设备的大型航天飞机,几种不同类型的直升机,以及这些交通工具所处的环境。ILM还为影片最后的精彩战斗场景做了特效工作,负责所有飞机的镜头,以及驾驶舱内部的镜头。
此外,ILM还提出了一种完全由电脑生成大规模近距离爆破的新方法。此前,在CGI含量高的电影中,大爆炸都是用实时摄像机拍摄的,然后添加视觉效果。但ILM说,由于卡梅隆为《阿凡达》设定的模式存在一些局限性,没有切实可行的方法来满足这部电影对真实场景的爆炸需求。
幸运的是,ILM想起此前在《波塞冬》和《加勒比海盗》等影片中呈现的流体视觉运动,发现爆炸的形状与水的运动动力学相似。所以可以采用之前为流体镜头创建的图形引擎,并将同样的基本技术应用于《阿凡达》中的爆炸场景。这对未来电影行业也是一项重要技术,可以量身定做一种近距离看效果逼真的爆破。
ILM也算是视觉特效的元老级公司。一开始,乔治·卢卡斯希望在将于1977年拍摄的《星球大战》中能加入以前从未在电影中出现过的视觉效果,而20世纪福克斯公司的内部特效部门没这个技术。于是,卢卡斯就找了参与制作《2001太空漫游》(1968)和《无声无息》(1972)的道格拉斯·特朗布尔。但因为特朗布尔已经被史蒂文·斯皮尔伯格抢先定下所以被拒绝了。好在他向卢卡斯推荐了助手约翰·戴克斯特拉。
戴克斯特拉召集了一个由大学生、艺术家和工程师组成的小团队,在加利福尼亚州范内斯的一个仓库里就开始了。1975年5月,卢卡斯成立了电影视觉特效公司ILM,属于卢卡斯影业的一个部门,卢卡斯称之为“星球大战特效部”。卢卡斯影业是在卢卡斯开始制作电影《星球大战》时成立的。它也是皮克斯动画工作室的创始公司。
ILM后来于1978年搬到圣拉斐尔,自2005年以来一直位于旧金山Presidio的莱特曼数字艺术中心。2012年,作为收购卢卡斯影业的一部分,迪士尼公司收购了ILM。
参与制作的大片:从最早的《星球大战》系列、《E.T》,《终结者2》、《阿甘正传》、《泰坦尼克号》、《木乃伊》、《侏罗纪公园3》、《哈利波特与魔法石》、《雨果》到一系列漫威电影,比如最近上映的《复联4》等等,几乎包揽所有经典大片。
斯坦·温斯顿工作室(大部分道具,包括Ampsuit和Samson直升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