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全国哀悼日,所以本期内容开始之前,让我们先致敬英雄,缅怀逝者,愿祖国未来一切安好。
这是小米第三款触屏音箱,也是小米第二款 8 英寸触屏音箱 —— Redmi 小爱触屏音箱 8,相比起小米小爱触屏音箱 Pro 8,售价降了近一半。
▍CRT 电视,是你吗?Redmi 小爱触屏音箱 8 的外观设计,跟小米小爱触控音箱 Pro 8 那种音箱屏幕视觉上分体的「台灯设计」截然不同,而是选择一体性更高的设计 —— 屏幕、扬声器同一平面,后面屁股凸起,就像是一台迷你版 CRT 电视,而配色上采用了经典的前黑后白熊猫配。
这样一来,难度较低的模具更好控制了成本,二来削减了视觉上多余的线条更耐看。
Redmi 小爱触屏音箱 8 正面采用一块 1280 × 800 的 8 英寸触控,下方黑色的网格是它的扬声器。
顶部「音量 -」、「电源 / 麦克风开关」和「音量 +」三键一字排开,按键的左右两侧开孔是它的拾音麦克风。
▍声音嘛,就这个价该有的声音既然是「智能音箱」、是「音箱」,那么声音的表现不能差。
采用一个 1.75 英寸的 5W 全频扬声器,再加一个 U 型风管来作低音增强,所以实际音质嘛,相比起小米小爱触屏音箱 Pro 8 那 2 英寸的 10W 扬声器,再加 3 个被动单元来作低音增强,区别还是比较明显的;个人「肉耳」听,觉得声音表现更接近不带屏幕的「小米小爱智能音箱」的水平,音质说不上很好,但基本对得起这个售价。
跟小米小爱触屏音箱 Pro 8 一样,小米只给它配了两枚拾音麦克风,移到了顶部,相比起一般尺寸的小爱音箱,它收音能力和声音定位的能力确实要差点:笔者男,声音低沉,站在距离它 3 米开外,要稍稍扯嗓子它才有反应。
个人建议平日摆在办公桌面或者书桌上,一来更容易唤醒小爱同学,二来更方便平常通过触屏来遥控家里的灯光等内容,然后多买一个普通的小爱音箱作补充 —— 毕竟 Redmi 小爱触屏音箱 8 也是支持就近唤醒的。
▍有小爱同学的「小电视」?硬件只是「小爱同学」灵魂的载体,小爱同学以及小米的生态才是它体验的根本,更是它的差异化所在。
小爱同学可以说是「两栖生物」,不仅存活于智能音箱中,也存活于小米手机中;而国内大多的语音助手要么就只存在于智能音箱上,要么只存在于手机上。
依附于小米生态链中,小爱同学(小爱音箱)是一个入口,同时也是生态链中的一员,与生态链中的其它成员产生互动(例如,其它产品反向联动小爱音箱)。
小米生态链的 IoT 设备自然无需多说,如果你是米家的用户,带屏的 Redmi 小爱触屏音箱 8 会让整个智能家居系统的体验完满。除了语音控制,多出来的一块屏幕就等于控制面板,相比起手机,它更专才、更易控。
如果触控音箱只是简单做 1+1 的交互提升,那么这块屏幕只能算得上是陪衬;当然,小米并不打算这样做,既然有了屏幕,影音自然少不了,当然,教育类服务也是不可少的 —— 不过但凡是带触控屏的智能音箱,这些服务基本都是常规操作了,只不过看各家提供的资源、交互还有使用体验的差异了。
市面上大多厂商首页常常是以语音引导、基于热点内容、功能点引导为信息流,再辅以一些视频、图片作为背景,然后加入一个二级菜单塞进几个图标,作具体功能得入口,这就完成了带屏智能音箱的系统界面和交互。
(以上两张图片分别为腾讯叮当智能屏、联想 Smart Tab M10 的首页)
小爱触屏音箱的逻辑和交互跟其它厂商不同,可以说用了电视盒子的思路来做带屏智能音箱,整个系统有三个层级:
第一层是时钟界面,可以理解为手机的锁屏界面或者屏保,在不被唤醒时,就让它安静地显示时间,而不是乱七八糟的信息流,整洁且不造成视觉信息污染(当然,第一层级是可以在后台关闭的)。
第二层,就是系统的主界面(发现页面),集合了影音等内容,采用与电视盒子类似的信息流设计,不过为横轴流向,用户需要用手亲自滑动屏幕去寻找信息入口。
第一第二层共同作用,在待机时保持简洁干净,必要时又能承载更多的内容和信息,笔者认为这样的设计比其它厂商要聪明多了。
而第三层,藏在主页的其余三个标签按钮上,分别是「音乐」、「听书」以及「应用于探索」,不过最让人感到不解的是,控制智能家居的「米家」入口竟然在第三层级的一个图标里。小米是觉得自家服务优先级不应该太高?还是觉得有了小爱同学语音遥控,就可以调低米家的优先级呢?
交互层级和逻辑并没有绝对的好坏,不过笔者觉得小爱触屏音箱对信息整合的利用率明显要更高,用户也更愿意去触摸它,而不只是个每天循环播放着信息轮播的花瓶。
而第三代的小爱同学,终于支持了声纹识别(家庭成员个性化内容服务)、连续对话等能力。作 Redmi 小爱触屏音箱 8 的层级最高的功能,却是隐身于屏幕的背后的,在任何时间一句「小爱同学」就能直接把它呼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