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何时,与茶结下了不解之缘。<大理风物志>上说,白族是一个嗜茶的民族,没有考证过是否每个白族人都喜欢喝茶,只知道,自己是无法离开茶的。?
经常喝茶的人都知道一杯好茶讲究的是茶叶,泡茶的水,茶具,泡茶的方法。关于水与茶的关系,有这样的说法:八分之茶泡十分之水,茶就有十分;八分之水泡十分之茶,茶只有八分。我想,能算得上好水的,自然是那集了天地之灵气的清澈甘甜的山泉水了。配上等茶叶,温度恰好,茶具精致,再加上一份恬静的心情,这样泡出来的茶才能随心入口,物与人相融。
茶是大众化的,多数人只能算是喝,少数人才算得上是品。我呢,自然只属前者。但喝茶也不是一味的豪饮,它不同与酒或者咖啡,酒太浓烈,咖啡太冷静。而茶,它与明月清风云雾为伴,得天地自然之精华,归属于清净淡然。无论是都市还是乡村,在生活忙碌的空隙里泡饮一杯茶,与其说是解渴,倒不如说找一份与自然亲近的心境。
我喝茶,多是绿茶。当然,身在云南便少不了普洱茶。普洱茶是适合几个人一起品饮的。“呼朋三面坐,留将一面与荷花”,三两朋友,促膝而坐。谈笑风生,其乐融融。这是何等愉悦的时光。只是,朋友能常约,荷花不常见。那时有了茶香和温暖的友情,充分感受了生活惬意。在我看来,那样的时刻,喝什么样的茶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那份心情和那种感觉。倘若一个人沉闷的时候,再好的茶,再精致的茶具,带不来醇香的享受,更多的只是苦涩。 ?
听母亲说,孩提时代的我就喜欢喝茶了。茶是我心中那团永不褪色的新绿和割舍不去的味觉感受。无论春夏秋冬,有茶的日子我就感觉贴近了春天的山水。它让我在繁华和喧闹的背后找到了一片静谧的花园,在那里心可以自由的飞翔或是停靠。享受那山水的宁静,融融的阳光,淡淡的清香。手握一杯清茶,想想生活中的曲折和无奈,伴着那洋溢着芳香和苦涩之后回味的甜。心情会慢慢的释然。一直相信,这人生也会如这茶,苦过之后甜一定会来。而酒,觥酬交错之后让人感到茫然;咖啡饮尽,苦后回味的多是酸。
喝茶,色香味并不是茶的全部。当你饮下一口茶之后,你是否会去想这一杯茶是怎样形成的?其中工序之繁杂,感悟使茶多了一种味道,不是口感上的,而是由心品出的。看着茶叶经沸水的冲泡,在杯中不断的沉浮,是否也如我们沉沉浮浮的人生境遇?茶叶随着时间的浸泡慢慢的舒展开,不带一点褶皱,是否如我们开始那容不得一粒沙的心渐渐的豁达和坦然了?所以认为无论是什么样的人,喝什么样的茶,喝茶时只有带着平常的心境,才能喝出茶的好赖来。
喜欢心与茶相依,也喜欢用茶来调节心情。心情不好的时候,仅是绿茶一杯,慢慢的饮,让茶水缓缓的流入口流入心。开始的苦涩,回味里淡淡的甜,那种熟悉的感觉,如多年的老朋友。泡茶泡的是心情,喝茶喝的是心境。心情好的时候,在茶中放入两三朵玫瑰,菊花,茉莉,栀子花……云南是多花的,美丽的花看着就舒服。绿色的茶水中,无论加入什么花,都是相宜的。茶香花香梦幻般的感觉,感觉就像喝到了传说中西汉人在四川蒙山种的那颗高不到一尺,万古不灭,喝了能立地成仙的茶树香。
人生如茶,茶亦如人生。爱茶者,茶与人生有着不解之缘。白族的三道茶,将人生如茶演绎到了极至。“一苦,二甜,三回味。”这不是浓缩了人生最贴切写照吗?你若不喝那一苦二甜,三自然回不出味儿来;而只喝二甜,生命也少了真实感;而只喝一苦三回味,那样的人生是有缺憾的。
一位名叫绍鸥的茶道大师如此论泡茶:“放茶具的手,要有和爱人分离的心情。:他把伟大的爱和微小的茶相提并论,想告诉我们的是:心应怀有柔软的角落,装着感恩的情怀,对待每一件小事物都付于爱之心。这样,心便是一杯好茶。也许,茶的真正韵味也在此吧。
秋天来了,花落叶凋零。在这样天高云远的季节,泡一壶陈年的普洱,仰靠院中,看云朵飘移,听风声耳语。心绪随那些久远的人和事飘来荡去,这样的时光是何等的自由和飘摇……
秋风秋叶秋草黄,秋情秋意秋满怀。而茶,永远那么安静地绿着,习习的凉风中,茶香依然四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