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火把节,身在处民族无此节;今年火把节,大雨倾盆,无所事事,居家织网。只能在回忆里过把瘾了……
——题记
火把节是大理地区白族不可忽略的节日。其它过此节的民族还有彝,纳西、基诺、拉祜等民族。它有着深厚的民俗文化内涵,被称为“东方的狂欢节”。不同的民族举行火把节的时间也不同,大多是在农历的六月二十四日,白族在二十五日。
大理地区关于火把节的传说是很多的。一说纪念汉代的阿南夫人;一说始于唐代,是纪念慈善夫人的;一说是纪念古代战争胜利的,众说纷纭,各说其是。
我比较喜欢汉代的传说,讲的是当时大理一带的一个酋长被汉将所杀,这位汉将还想娶酋长的妻子阿南。阿南说答应她的三件事后才肯嫁,提出条件中有两条是“做墓祭夫”和“焚故夫衣”,在汉将如实履行条件时,她却趁机在大火中自刎了。于是白族人民为哀悼她和纪念她的忠贞,每年在她自杀这天燃烧火把悼念。
每年火把节,在过节前几天街上就开始卖火把了。还卖有一种叫做凤仙花的根,那是一种天然植物染料,将它洗净晾干,加入海棠果,火把梨等捣碎。临睡前用来染指甲的。在白族古老的民俗中有此一说:火把节不染指甲的女人是不贞洁的。传说是阿南夫人为了找寻丈夫的遗物,把十指都刨出了血,所以白族人民就以染指甲做为纪念。记得小时候,在过节前两三天,母亲便买好凤仙根,细心的捣腾好,睡前帮我们包好。小孩,不论男女,都是要染的。那时住的是四合院,小孩子是很多,第二天大家早早的就起了床,迫不及待的出去和小伙伴们比谁指甲的染得最红。随着渐渐的长大,不愿意再染了,因为双手被包着过一夜,皮肤被酸性侵蚀得起皱,变色,加上十指根本不能动弹,那一种受罪的感觉的确是很不爽的。
儿时最高兴的就是过节了。过节当天,男女老少聚集一堂祭祖。通过拜火把、点火把、耍火把、跳火把等活动,预祝五谷丰登,六畜兴旺。早上,每村都会竖起一根高约一二十米的大火把。用松树做杆,上捆麦秆、松枝,顶端安一面旗。旗杆用竹竿串联三个纸篾扎成的升斗。一共有三层。最顶端有个“牛”字行的结构,(也有像“午”字之说)意为连升三级。每个升斗四周插着国泰民安、风调雨顺、人寿年丰、五谷丰登、六畜兴旺之类字画的小旗,一般用绸布做成的。下面两层共八面,通常是八仙过海中的八个人物。火把四面挂着火把梨、海棠果、花炮、灯具以及五彩旗。
中午,各家带上小火把,纸钱、香烛、供品,到祖坟前扫墓,祭奠。现在一般都改为到本主庙了,因为这样可以节省时间。等到晚饭过后,节日才算真正开始。夜幕降临前,大家带上小火把,集中到有大火把的广场上。等天黑了,村中老人领头献祭品,向大火把叩头。选一个或者几个勇敢矫健的小伙子,攀上高竖的大火把,用小火把将大火把点燃。刹那间,烈火腾空,鼓乐大作,鞭炮齐鸣,响彻云霄,人声鼎沸。在大火把刚刚点燃时,年轻的媳妇们或者老奶奶打着伞,背上新生婴儿在火把下转三圈,以示祛邪得福。此时。如果你在高处眺望,在苍洱之间,无数的火点在流动,天上的星星地上的火星相辉映,人仿佛在夜空中。随着火把的不断燃烧,当火把上悬挂升斗的竹杆快被烧断时,早就等候在近处的身强力壮的男人们就争相抢夺还悬在空中的升斗。那种速度是非常迅速的,转眼间,升斗就被扯成支离破碎。抢到任何部分的人都是有福气的,抢到连升三级者被视为最有福之人,若正恋爱的男女青年抢到它,表示比翼双飞;已婚夫妇抢到了据说会“早生贵子,吉祥如意”。有福之人自然要受到大家的祝贺,被簇拥着回家,由主人用烟、酒、茶款待客人。白族有个不成文的规矩,来年大火把上的升斗即由抢得连升三级者购买。记得有一年,有个老外也来过火把,当大家都还没出手抢之时,他占着自己人高马大,一个跳跃就把连升三级给摘了下来,但是他却不知道手中之物有何意义。还得意的笑笑想走,结果被大家拦住了。当负责人向老外说明抢了这该如何如何时,老外只知道比着手势一个劲的说NO。自然说“NO”也是没用的。呵呵,无论是谁,入乡要随俗。
火把节的高潮就是耍火把了。男女青年和小孩们各持一把小火把。见熟人便从挎包里抓出一把松香粉往火把上撒。每撒一把,会喷出火光,发出“扑”的声响,火苗燎向对方,这叫做“敬上一把”。白族认为火苗指向可燎去身上的晦气,故竞相燎耍。耍完之后,三两成队,举着小火把到田间绕一圈,其意是消除庄稼的病虫保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