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关于儿时过年的故事,一顿年夜饭、一个团团圆圆的年,几张桌子几代人,勾勒出一幅幸福的家族团圆画卷,午后的暖阳为天空增添了丝丝暖意,也为这个年带来了温馨。
“各位亲人们,腊月30来我老家吃团圆饭,望互相转告。”大姑在亲人群里说到。
从我记事起,每年我们家族都会在这天一起聚着吃团圆饭,这算是一种仪式,是一种情感,一种连接,一种延续,这也是我从小到大眼中过年的样子。
小时候每到过年,既在享受着现有的快活,也在羡慕着城里的灯火阑珊。偶然到城里去,坐在车里,眼睛直直盯着车窗外。
天气虽然寒冷,也抵挡不住新年的喜气。树梢上的大红灯笼,树枝上的中国结,街道上张灯结彩……
而这头,宁静的乡村并没有因为是春节而大肆装扮。
夜幕降临,一开始只是一团墨晕染在水中铺就了模糊傍晚。直到眺望远山,零零碎碎的灯光犹如点缀在山丘的宝石亮晶晶,才知道,夜真的黑了。一年四季皆是如此的乡村,春节来临也是这样。到时候,唯一的不同可能是那远山的灯光直亮到半夜,璀璨的烟花令人眼花缭乱,声声炮竹震耳欲聋。虽是如此,还是厌烦这里的夜太冷清,这里的夜不懂浪漫。遂想逃离至城里,享受热闹与繁华。
如今正如年少所愿,可悲伤随之而来,孤独接踵而至,思念埋藏在心底。此时望着热闹非凡的城,年味十足的城,我却似一位无家可归的游客,这儿的一切不属于我,也没有一个温暖、全家说说笑笑的地方可以待至天亮。夜晚宁静的风吹过,将我带回那个曾经的小屋,那正在过年的时刻。
小时候对于过年的期待是新衣、压岁钱、见到许久未见的人、吃到美味的零食、耍到嗨。而年的开始得从腊月三十的年夜饭说起。
家门口有一颗柚子树,冬季微弱但足以温暖的阳光透过密密麻麻的柚子叶,一片开阔的水泥地板上洒着柚子树斑驳的树影,一阵风过来,或许懂得今天是腊月三十,恰似两个追逐打闹的孩童,于是地上的树影就换了个位置。
一群孩童正在地坝无休无止的奔跑着。他们知道饿了有饭吃,旁边有糖吃,渴了有饮料喝,不想玩了有电视看……他们无忧无虑的跑呀,玩呀,脸上洋溢着世上最美的笑容。
这群孩子里面,大的16岁,小的2岁,年龄小的孩子想加入大孩子的队伍中,跟他们一起玩,或许看他太稚嫩,看他太可爱,看他动作犹如蜗牛缓慢,拒绝了他的请求。但是他被抛弃了也不放弃,一直跟在大哥哥屁股后面转,而大哥哥们不小心一碰到他,他就完美而沉重地坐在了地上,眼里露出天真纯粹和无奈。这时不知谁家的猫呀,狗呀,来到孩子身边,孩子发出响铃般清脆的笑声,咯咯咯的笑起来。你看我,我看你,说着谁也不懂的话。或许只有他们懂吧。
每年的春节差不多在一月底,二月初就拉开了帷幕。而这时正值冬末春初。这时节,一束阳光就足以卷走冬末严寒。枝头的绿意,只才那么一星点儿,眼前的绿,稍不经心,不定就真以为是盘旋在树梢的一缕缥渺的轻烟。
此时屋里面好热闹。
正对进去,城市称之为客厅。家乡叫taowu。大门两边早已贴好了红得震撼的对联。木制的门上也有了新客人,新的财神爷将陪伴它接下来这一年。
“对勾”“对二”“你走对二干嘛”“这个牌那么好”
只见看牌的人比打牌的人激动。
打牌之人,眼神专注,眉头紧皱,大脑飞速运转,看着自己的牌,不时会瞥见他嘴角的微笑。
看牌之人,有人一身轻松,背着手抑或端着手,左瞧瞧右看看,相互交头接耳;有人眉头皱得比打的人紧,一副认真严肃的模样,这刻谁也喊不得,谁也闹不得,像一颗定海神针拄那儿。
三四个人打,却围着十几个人,看着牌不是按他们的想法打的,就会叹气一身,转身就走,并念着“你们这牌打得……”
世间从不缺看客,一个走了,两个来了。人走人来,潮起潮落,日出日落,一直这样。
这边厨房里传来妇女们的嬉笑和阔谈。
“你们几个小孩去洗碗和筷子”
“诶盆放哪了”
“打开锅盖,尝尝咸淡,看加什么不”
“各位亲人们,腊月30来我老家吃团圆饭,望互相转告。”大姑在亲人群里说到。
从我记事起,每年我们家族都会在这天一起聚着吃团圆饭,这算是一种仪式,是一种情感,一种连接,一种延续,这也是我从小到大眼中过年的样子。
小时候每到过年,既在享受着现有的快活,也在羡慕着城里的灯火阑珊。偶然到城里去,坐在车里,眼睛直直盯着车窗外。
天气虽然寒冷,也抵挡不住新年的喜气。树梢上的大红灯笼,树枝上的中国结,街道上张灯结彩……
而这头,宁静的乡村并没有因为是春节而大肆装扮。
夜幕降临,一开始只是一团墨晕染在水中铺就了模糊傍晚。直到眺望远山,零零碎碎的灯光犹如点缀在山丘的宝石亮晶晶,才知道,夜真的黑了。一年四季皆是如此的乡村,春节来临也是这样。到时候,唯一的不同可能是那远山的灯光直亮到半夜,璀璨的烟花令人眼花缭乱,声声炮竹震耳欲聋。虽是如此,还是厌烦这里的夜太冷清,这里的夜不懂浪漫。遂想逃离至城里,享受热闹与繁华。
如今正如年少所愿,可悲伤随之而来,孤独接踵而至,思念埋藏在心底。此时望着热闹非凡的城,年味十足的城,我却似一位无家可归的游客,这儿的一切不属于我,也没有一个温暖、全家说说笑笑的地方可以待至天亮。夜晚宁静的风吹过,将我带回那个曾经的小屋,那正在过年的时刻。
小时候对于过年的期待是新衣、压岁钱、见到许久未见的人、吃到美味的零食、耍到嗨。而年的开始得从腊月三十的年夜饭说起。
家门口有一颗柚子树,冬季微弱但足以温暖的阳光透过密密麻麻的柚子叶,一片开阔的水泥地板上洒着柚子树斑驳的树影,一阵风过来,或许懂得今天是腊月三十,恰似两个追逐打闹的孩童,于是地上的树影就换了个位置。
一群孩童正在地坝无休无止的奔跑着。他们知道饿了有饭吃,旁边有糖吃,渴了有饮料喝,不想玩了有电视看……他们无忧无虑的跑呀,玩呀,脸上洋溢着世上最美的笑容。
这群孩子里面,大的16岁,小的2岁,年龄小的孩子想加入大孩子的队伍中,跟他们一起玩,或许看他太稚嫩,看他太可爱,看他动作犹如蜗牛缓慢,拒绝了他的请求。但是他被抛弃了也不放弃,一直跟在大哥哥屁股后面转,而大哥哥们不小心一碰到他,他就完美而沉重地坐在了地上,眼里露出天真纯粹和无奈。这时不知谁家的猫呀,狗呀,来到孩子身边,孩子发出响铃般清脆的笑声,咯咯咯的笑起来。你看我,我看你,说着谁也不懂的话。或许只有他们懂吧。
每年的春节差不多在一月底,二月初就拉开了帷幕。而这时正值冬末春初。这时节,一束阳光就足以卷走冬末严寒。枝头的绿意,只才那么一星点儿,眼前的绿,稍不经心,不定就真以为是盘旋在树梢的一缕缥渺的轻烟。
此时屋里面好热闹。
正对进去,城市称之为客厅。家乡叫taowu。大门两边早已贴好了红得震撼的对联。木制的门上也有了新客人,新的财神爷将陪伴它接下来这一年。
“对勾”“对二”“你走对二干嘛”“这个牌那么好”
只见看牌的人比打牌的人激动。
打牌之人,眼神专注,眉头紧皱,大脑飞速运转,看着自己的牌,不时会瞥见他嘴角的微笑。
看牌之人,有人一身轻松,背着手抑或端着手,左瞧瞧右看看,相互交头接耳;有人眉头皱得比打的人紧,一副认真严肃的模样,这刻谁也喊不得,谁也闹不得,像一颗定海神针拄那儿。
三四个人打,却围着十几个人,看着牌不是按他们的想法打的,就会叹气一身,转身就走,并念着“你们这牌打得……”
世间从不缺看客,一个走了,两个来了。人走人来,潮起潮落,日出日落,一直这样。
这边厨房里传来妇女们的嬉笑和阔谈。
“你们几个小孩去洗碗和筷子”
“诶盆放哪了”
“打开锅盖,尝尝咸淡,看加什么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