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媒介创意资源 化育城市创新能力
——长沙何以成为“媒体艺术之都”
制图/张杨
杨越明
人是城市发展的最终落点。在创意城市的定义中,我们常有一种误区,认为一座拥有创意产业的城市就是创意城市,产业越兴盛,城市的创意力越强。而事实上,创意城市概念的提出,更注重人与城市创意氛围的相互关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意城市网络的建立初衷,就是以创新作为核心要素推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以多样性的文化活动增强个体对于文化生活的参与性。
长沙作为一座具有三千年历史的文化名城,一座带有强烈媒体气质与城市活力的现代都市,之所以能够从众多世界城市中脱颖而出,成为中国国内首个媒体艺术之都,不仅源于其文化创意资源禀赋,更在于其积极实践“文以化城”的理念,将创意资源变为化育城市的创新能力。
文化资源禀赋为创新发展赋能
媒体艺术的本质在于想象力与创造力,而这两者在长沙从未缺乏过。
长沙的想象力资源可以溯源于自然浪漫主义的湘楚文化。对于天地神灵的信仰与寄托,对于宇宙万物的想象与激越,都为长沙大地上的各类文化创意活动,提供了无穷的能量。2000年前,屈原的《楚辞》,将原始艺术的古拙与浪漫提升到了“天地有大美”的人文高度。1000多年前,长沙窑烧制的瓷器,创造性地突破了青瓷的单一釉色,以创造性的纹饰开创了后世釉下彩瓷器的先河。800多年前岳麓山下的“朱张会讲”,以不同的思想间的碰撞,折射对话意识与智慧之光。这些文化艺术历史上的丰碑,无一不脱胎于长沙这片具有想象力资源的文化土壤。
长沙的创造力资源可以溯源于“敢为天下先”的创新精神。100年前“新青年”在湘江河畔发出革新的声音,对中国社会的变革产生重大影响。进入21世纪,锐意进取的长沙人用创新的节目样态为亿万中国青年表达自我与彰显活力提供了平台,造就了中国媒体节目影响力的“奇迹”。到了互联网时代,长沙又成为了社交媒体的摇篮,映客网、陌陌网、快手网等共同开启了创意经济的直播模式。
从传统媒体到新媒体,从传媒经济到媒介艺术,在时代大潮中锐意变革、更新、再创造,是长沙成为媒体艺术之都的核心竞争力。
国际平台为软实力提升提供对标
媒体艺术发展优势是长沙位列国际创意城市的重要因素,却非唯一要素。如果将媒体产业的发展视作硬实力,那么数字媒体技术对于周边产业的辐射、媒体环境艺术对于整个城市气质的提升,新媒体介质对于市民文化创新素养的影响,更是全球“媒体艺术之都”城市的共性特征。
长沙积极申报并最终成为媒体艺术之都的背后,是长沙市政府着力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特别是国际影响力的决心。作为中国中部最受瞩目的中心城市,2017年长沙的规模产业经济预计超过万亿,移动互联网、智能机器人等产业集群达到千亿规模,产业经济的腾飞带动了两个关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命题:一是如何“站位高”,即在全球视野中,推动媒体文化业态融入全球创新体系;二是如何“接地气”,即在创意氛围中,利用数字化提升城市文化吸引力。
在中国文化国际传播战略命题上,长沙应以加入创意城市网络为契机,依托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国际平台与人文创意资源,推动更多的领军创意人才,骨干创意企业走上国际舞台,参与创意产业内子行业国际标准的制定,牵头创意经济子领域的国际协会创建,从而在整体上提升城市的国际化程度。
在城市文化吸引力命题上,长沙应以数字化为城市发展红利,借鉴国际创意城市在国际文化节事活动组织、数字化文化体验场馆建设、青年创新社区营造等经验,借助城市景观、创意产品以及互动数字展陈来促成网络城市间、不同创意产业间、创意工作者间、不同代际居民间的关联,增强城市文化的内在黏合度。
智媒时代引领城市发展新格局
毋庸置疑,我们已经进入了人工智能与媒体产业相结合的智媒时代。创新理念、创新内容、创新技术共同开启了城市各个节点之间新的互动关系与联结模式。
成功摘得“媒体艺术之都”的桂冠,已经成为长沙城市发展的全新起点,同时也提供了面向国际、面向未来的平台优势。以内容产品创新促成传统文化资源的创造性转化,以信息技术创新实现制造业的“智能化”、“信息化”升级,以媒介艺术与科技融合创新实践城市文化多样性与体验感,以面向媒体创意产业的政策支持与机制创新汇聚全球创意发展要素(创意人才、创新企业),这些都将集成创新合力,在智媒时代,推动长沙成为世界级文创发展重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