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IT科技资讯平台,关注科技、手机、电脑、智能硬件、电脑知识!
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 > 人物观点 >

何力:没有人脉,哪来小道消息

导读:

  何力是「CC封面人物」的第二期人物。

  别看他的名字笔画少,何力已经从事财经

  何力是「CC封面人物」的第二期人物。

  别看他的名字笔画少,何力已经从事财经与商业新闻职业28年,《经济观察报》、《第一财经周刊》、《财经》堪称商业杂志标杆。这样跨度的工作经验,在财经媒体界俨然“大佬”级别,几乎是振臂一呼,百人响应。

  他现在是界面的联合创始人、CEO。界面是一家新媒体公司。外界给界面贴了很多标签,其中“中国估值最高的媒体”最具想象力。截至去年的B轮融资,界面在不到两年的时间内估值达到约15亿元人民币,这种速度让人始料未及。

  从传统纸媒转战新媒体,从主编变成商人,意味着要与新技术、新思维、新人脉关系作伴,披荆斩棘。克服了这些,用财经媒体人罗昌平的话来说,何力创业“意义非凡”。何力这些年走过的路,不仅引领着财经媒体的变革,更是一块值得注目的创业板。

  1. 界面之奇

  界面的总裁华威最近说,要用60万年薪招一个牛逼记者。这个待遇在行业里显然相当土豪,“记者”这个行当太给人一种“东奔西跑但工资少”的印象了。

  界面的估值已经达到了15亿元人民币。虽然这个数值不及水深火热中的独角兽,但在尚未饱和的新媒体领域,界面几乎傲立群雄。与今日头条不同,界面给自己的定位是围绕中产阶级用户的精品原创新闻平台。

  并不满足于原创报道,界面还正在做电商(尤物)、内容付费(摩尔金融)、非虚构写作(正午故事)、纪录片。下一步,他们打算将触手伸到直播、人工智能分发等领域,甚至准备开酒馆。

  


  对于企业决策者来说,小体量不可怕,往往就怕摊子变大。这意味着要拐更多的弯,暗藏着更多的血腥和凶险。是抢风口,还是坚守自我.如果抢占了一个风口,是不是盲目的.

  何力不怎么操心。他认为,界面做的这些产品,基本还是围绕原创新闻生产,相对来说标准可控,文雅一点来说就是“从价值观到表现形式逻辑的一致性。”

  “这个一致性非常重要。比如你穿上阿玛尼的上衣,却穿优衣库的休闲裤,这叫缺乏一致性,最后变成优衣库水准,甚至还不如从上到下都是优衣库。”何力觉得,一致性不仅会对用户产生影响,还能提高效率。

  2. 跳槽高手.

  出生在北京的何力说话干脆爽朗,一股京腔脱口而出,精力充沛,很难不让人联想到电视剧里热情洋溢、仗义的北京爷们儿。

  或许正是这样一种“铁打的”热情,支撑着他在媒体圈不断折腾、较劲。

  


  何力的第一次创业,是和几个媒体人创办了《经济观察报》。这份被业内认为最有情怀的报纸,在当时不仅用富有情怀的文字赢得了一批忠实的读者,还使得许多著名的财经人趋之若鹜。有人戏称,《经济观察报》是“中国优秀媒体人密度最高的地方”、“中国市场类财经媒体从业人员的黄埔军校”。

  2007年何力第二次创业,携《第一财经周刊》归来。在这期间他已经能逐渐感知到互联网会给传媒带来颠覆性变化。2009年,他和董事长高韵斐对公司大鼓扁平化改革,类似于“互联网媒体”,将公司旗下的日报、周刊、电视等整合成统一的平台。

  然而平台只持续了短短数月,没过多久,他离职去了《财经》。可见效果并不太好。

  第三次创业,他出任《全球商业经典》杂志总编辑,这一年是微博元年,他已经49岁。何力曾说,这会是他的最后一次创业,“希望不去重复地做事情。”这本杂志寄托了他的情怀与审美,他将读者定位为“商业家” ——他认为,商业家不仅仅将眼光放在获取利益上,还关心人和社会。杂志的投资方是万达集团。

  理想还是得正视现实。两年半后,他再次离开。《全球商业经典》在三年的时间里烧了4500万元,即使股东是首富万达,也不得不败走麦城。这件事无疑捅破了一个口:纸媒在摇晃。

  10年的时间何力换了5个公司任职。自《经济观察报》之后,几乎是每过2年,他就会刷新一次从业经历。有报纸在特稿里称他是“跳槽高手”。有意思的是,翻阅词典,“跳槽”一词有“人往高处走”的意思,但到了何力这里,没想到“跳槽”变成了频繁触顶,自我折磨。

  但有一件事无可否认,何力创办的报刊杂志都算是国内最优秀的杂志。事实上在传媒行业人员流动很普遍,但很少有人能留下痕迹,这些杂志却或多或少地渗透了一些何力的作风与情怀。

  2013年,《第一财经周刊》的同事华威向他提议做一个财经与金融信息服务的新媒体项目——界面。这次他51岁,刚过知天命的年纪。

  3. 一呼百应

  2014年春节刚过,何力的一篇《未来的合伙人》惊动了业界,因为里面写着“招聘30名期权记者”。这意味着,这个岗位的员工拥有期权。而对分配机制“动骨”绝非易事,在之前,并没有给记者期权的先例,可见他的决心。

  也是这一年,某位媒体人在文章中说,有位拿到界面Offer的朋友向他征求意见。他的意见是:“去吧,何力的项目待遇最好。”

  业界一直有传闻,在何力手下做事不仅很快活,而且可以与行业标杆共事。何力的管理风格最为人称道的是“宽容”、“无为而治”。对于有才华的年轻人,这位总编辑宽容得近乎“溺爱”,最大可能给他们发挥潜能的余地。

  因此《经济观察时报》才有了许知远在内的满怀新闻理想、才华横溢的年轻人迅速汇集。

  创办《全球商业经典》时,何力希望员工的工作状态是这样的:三分之一时间做杂志,三分之一时间旅行,三分之一时间读书。在时常身不由己的快节奏社会中,未免奢侈得让人动心。

  腾讯财经曾经在采访完何力后,和何力的同事聊对他的看法。不同的人意见不同,但其中有一个词被共同提及:与人友善。

  在CC名片的这次专访中,我们发现,何力会一边交谈一边思索,因此话语里偶有停顿,但很快就能释放观点,自信饱满。如果对方的理解错了,他会及时纠正,看上去似乎“毫不留情”;如果说到点子上,他会非常恣意地大笑起来,让人相当放松,没什么距离感。

  “我其实对文化、思想领域兴趣很大。我现在很少看财经类的东西,我觉得没什么意思,也很枯燥,我也不炒股票。”他说这句话的时候,带着轻微埋怨的语气,让人觉得有些可爱。

  在媒体圈这个动荡的江湖中,何力魅力十足,在很大范围内可以一呼百应。

  2013年初秋,何力为界面四处找投资,人脉帮了他不少大忙。

  卓尔传媒集团成为最早的投资方。他还去见了在《一财》的老领导高韵斐。

  出乎意料的是,没过多久,解放日报报业集团和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宣布重组,整合为上海报业集团,高韵斐出任集团总经理。如同“神助攻”般临门一脚,上海报业集团决定主导并投资,成为了项目的控股股东。随后,国泰君安、海通证券、联想弘毅、小米科技和奇虎360相继投资入股。先期投资了大约9000多万元人民币。

  “我微信通讯录里有4000多个联系人,是有生以来最多的,以前用通讯本儿的时候不足一百个。”何力如此直白地形容自己的人脉,“人脉是强度和效率。我现在获取新闻有很多渠道,比如说一些特殊的群,这是基于人脉获得的。”

  他还随身携带一只绿色的名片盒,用于交换、共享人脉。里面的名片经常会被共享给界面市场部的同事,最大化利用人脉。

  何力认为,不同的人维持人脉的方式还真不一样。“有的人觉得组织饭局最有效,有的人觉得共同旅行最有效,有的人参加论坛开会最有效,有的人觉得兴趣最有效。我也不知道,但我还是觉得真诚是一个通则,通过真诚获得信任,通过为别人服务,最终成就自己,倒是人脉建设的一个好方法。”

  


  何力为CC名片留下了祝福

  总结28年职业生涯与人打交道的经验,不论是对内部员工,亦或是对于合伙人、投资人、领导,何力都并秉承着真诚、与人为善的态度,游走在权力、资本、媒介之间。

  更多的时候,他不会带给人一种商人的印象,而是一个儒雅慷慨的文人,甚至是那种在北京大街上碰到的普通老爷们儿,懂得享受,活在高潮里。

  4. “今年尽量实现盈利”

  何力说,今年的目标是收入比去年翻一翻,尽量实现盈利。

  自公司成立以来,界面的收入是“百分百以上的增长”,但没有盈利。这种情况在媒体行业来说,见怪不怪。

  相比于在时间上争分夺秒,快速盈利,他还是觉得,如果扩大了市场规模,再盈利也不迟。现在有了资本市场的介入,“资本想让你什么时候盈利你就能什么时候盈利,这其实是股东的一个选择。”不过,对于界面来说,“究竟想在什么样的市场份额上盈利,我觉得可能是比什么时间盈利更重要的一件事情。”

  这些年来,何力想尽快撕扯掉长期黏附在身上的纸媒痕迹。

  他认为界面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传统媒体的束缚,该去思考怎么尽快地去适应互联网。“我们对很多新东西,是不是可以反应更快一些.效率更高一些.在传统媒体工作这么多年,对新东西还是不够敏感,反应慢半拍。”

  这不只是何力、界面、传媒行业该思考的问题。

  “这个世界会好的。”何力的名片上有这么一句话,他心里一直住着一位理想主义者。

  「CC封面人物」由名片全能王匠心打造,专注于报道引领行业变革的企业家。萃取商业智慧,洞察先人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