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里的麦子开始扬花了,这时候,又会听到一声声悦耳的鸟叫声:“算黄算割,算黄算割……”。
提醒人们,麦子快黄了,做好准备吧,千万不可误了时机,黄一点就收割一点,如果等到全黄,麦粒就可能破壳掉落,就会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传说很久很久以前,陕西关中有一年的麦收时节,一个老农看着邻家们都急急忙忙地下地割麦子,而他自己却一点都不着急,别人都劝他赶紧收麦,他说:“不着急,宁叫落,不叫缩。”
过了几天别人家的麦子都割完了,他才准备开镰了,可是一场暴风雨把麦粒全都刮落了,他又气又急,后来吐血而亡。
那个老农死后化做了一只小杜鹃,每年麦子扬花的时候,这小杜鹃就开始日夜啼叫着“算黄算割、算黄算割”。提醒人们麦子黄一块就赶紧收割一块,千万不要错过时机。
这是一个美丽的传说,四声杜鹃的叫声谐音为关中方言就成了“算黄算割”。据说还有很多的解释版本,比如做生意的人听了杜鹃的叫声就成了“本少利多”,还有传说古时候进京赶考的书生们的解释则成了“发科发科”。但是我们关中人还是认为“算黄算割”最为惬意中听。
田园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到了五月,麦浪翻滚,这是农家人最为繁忙的季节。收割麦子最为辛苦,打麦场上特别紧张,同时还要夏播种秋粮,更是争分夺秒,农谚“秋争晌数”,就充分体现了农事的紧张。农活儿都攒在一起了,人们称之为“三夏大忙”。如果你没有亲身经历三夏大忙,就很难体会和感悟“粒粒皆辛苦”的真谛。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挥汗如雨弯腰割麦子的劳动场景再也看不到了,取而代之的是先进的机械化作业:轰隆隆的收割机由南到北跨区作业,人们只等着用袋子装麦子了。
“算黄算割”的叫声依然动听,家乡的风景依然壮丽,三秦大地的文化依然悠久。不同的是九嵕山下雾茫茫的大地上很少能见到麦浪翻滚的景象了,映入眼帘的是一望无际的果园。
这个时节,人们一边忙着给幼果套袋,一边听着四声杜鹃的歌唱,真是别有一番风味,只是“算黄算割”的声音听着听着成了“越套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