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IT科技资讯平台,关注科技、手机、电脑、智能硬件、电脑知识!
当前位置:主页 > 建站 > 美文欣赏 >

专家学者研讨体育改革发展思路凝聚共识

导读:

1月21日,国家体育总局在京举行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暨深化体育改革发展理论研讨会,邀请我国体育界的多位

1月21日,国家体育总局在京举行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暨深化体育改革发展理论研讨会,邀请我国体育界的多位专家、学者立足我国体育事业40年改革发展的实际,从不同理论角度,就我国体育各领域改革发展思路、方向进行了研讨,凝聚了“宽视野中再聚焦、冷思考后再上阵”的共识,为体育事业改革发展进行了有益的理论探索。

鲍明晓(北京体育大学教授): 推进体育强国建设至少要完成创新实践中国特色体育发展道路,创建以人民为中心、融入国民积极健康生活方式的群众体育工作体系,打造基础扎实、发展均衡、核心表现突出的竞技体育新体系,创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现代体育产业体系,建设充满活力、独具魅力的中华体育文化,全面提升中国体育国际影响力等六方面的任务。

在建设体育强国过程中,必须紧扣全面实现中国体育现代化这一核心目标,坚持改革引领、创新发展,坚持改革和完善举国体制,着力提升全民体育参与水平,下决心解决体育发展中的三个机制短板,抓住我国城镇化高速发展的窗口机遇期,大力实施科技驱动战略。

杨国庆(南京体育学院院长): 要深刻认识新时代竞技体育肩负的新使命,拓宽竞技体育的功能和价值,服务体育强国建设新需要,完善竞技体育发展战略,赋予为国争光新内涵,推动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融合发展,助力健康中国建设新要求,健全竞技体育治理体系,提升国家体育治理能力新水平。

要准确定位新时代竞技体育发展的新思路。统筹处理好新时代竞技体育发展体制与机制、功能与价值、结构与效益、普及与提高、训练与竞赛的五大关系。

还要科学规划新时代竞技体育发展新路径。建立竞技体育发展新体制、新机制,创新奥运备战新模式,完善竞技体育人才多元培养新举措,提升运动训练科学化、智能化新水平,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化竞赛新体系,拓宽竞技体育项目建设新渠道。

卢文云(上海体育学院教授): 改革开放40周年我国群众体育发展的成就主要体现在群众体育的内生动力增强,比较健全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形成,群众体育的多元治理格局初步形成,群众体育的政策法规体系逐步完善等几方面。

面向新时代,群众体育发展可尝试五大举措:要在五位一体大格局下推动群众体育发展,不断提升群众体育治理的现代化水平,加快推进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着力推动基本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促进群众体育智慧化发展。

曹卫东(北京体育大学党委书记、校长): 体育教育对体育强国建设具有“三个提升”“三个奠基”的作用:一是有助于提升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为体育强国建设奠定全民健康基础,二是有助于提升青少年体育人才培养水平,为体育强国建设奠定后备人才基础,三是有助于提升青少年体育文化自信水平,为体育强国建设奠定精神文化基础。

扎实推进体育教学工作,应打造广大青少年“学习+体育”“生活+体育”的健康成长模式。要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理念,转变体育教育观念,深化体育教育改革,创新体育教育模式,发挥高等体育院校优势,优化体育教育人才培养体系,强化保障条件,促进体育教育持续发展。

冯连世(国家体育总局体科所副所长): 对于竞技体育科技工作,要实现训练、科研和保障“三位一体”的无缝衔接和充分融合,搭建多学科和高科技的训练团队,要认清当今世界科技助力竞技体育训练的发展态势,区别“科学攻关”和“科技服务”两类不同的科技助力形式,精准定位和有的放矢,全方位整合科技助力力量,加强应用性科技研究。

对于群众体育科技工作,要以科技为手段,围绕健康做文章,以智慧为载体,加强服务城市经济转型研究,以探索体质健康测定、精准化科学健身方案与体医融合的实施路径,连接健身与健康,以“军”转“民”,提高国民健康水平。

对于体育产业科技工作,要深入研究体育全产业链条,打造现代化体育产业科技支撑体系,推动“体育+”融合态势研究,加速智慧体育在体育产业发展的引擎作用研究与设计,提高体育健身产品的娱乐性、趣味性、个体对抗性,改善体育健身器械的多功能性,应对老龄化社会,提升老龄人群健身环境的安全性。

田野(国家体育总局体育文化发展中心主任): 发展体育文化意义重大,体育文化是推进体育强国建设的有力支撑,是满足人民群众美好需求的重要手段,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是促进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的重要渠道。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体育文化事业蓬勃发展,具体体现在体育文化工作体制机制逐步完善,体育文化供给不断丰富,体育文化自信进一步彰显。对于新时代体育文化的繁荣兴盛,要落实新时代、新要求,做好体育文化发展总体设计和规划;要围绕新体育、新发展,挖掘体育文化深厚内涵;要满足新生活、新需要,丰富体育文化产品供给;要立足新方位、新征程,推动体育文化“走出去”。

钟秉枢(首都体育学院院长): 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体育与世界体育的互动以自身独特的方式架起了不同政治外交之间的桥梁,促进合作、增加理解,对我国公共外交、人文外交起到了重要支撑作用。

要从体育外事到体育外交的价值认知,从部门战略到国家战略的战略谋划,从单一平面到立体格局的交流主体,从被动参与到主动塑造的话语争夺,从盲目输出到自信展示的文化传播等多角度、多层面全面提升对我国体育外交事业的认识,对内以体育塑造公民文化修养、合作精神、拼搏精神、控制能力、社会准则为目标,对外积极参与全球体育治理,拥抱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目的的人类新型文明观,为全球化的未来发展提供合理性的价值引领,为重塑全球交往理性贡献中国体育的智慧。

李崟(上海体育学院党委书记): 改革开放40周年,体育法治建设取得了两大成果,分别是“一法三纲”和法治奥运,分别构成体育法治体系的奠基石和体育法治实践的推进器。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体育法治理论研究领域要更新理念,重点把握三个维度,不断推进体育法治建设:首先,体育法治是中国体育发展的必由之路;其次,转变职能,是体育治理现代化的内在要求;再有,科学立法是体育法治建设的基础任务。

今后的工作中,要强化顶层设计构建新时代体育法治体系,要凝心聚力继续做好《体育法》的修订,要高度重视体育社会组织的治理体制机制建设,要积极探索建立全国体育纠纷解决机构,要加强体育执法队伍建设。

卢元镇(华南师范大学教授): 中国体育改革怎样进行,举世瞩目,人人关注,因为体育是社会的缩影,体育改革是中国社会体制改革成败的标志之一。

做好体育改革,应该注意下面几个问题:第一是保护已有的体育资源不因改革而流失,第二是做好各方面的政策协调,第三是大力培养体育社团骨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