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难给韩少功贴上一个标签。他的长篇小说产量不算多,可出版后都会引发关注和探讨。从《马桥词典》到《日夜书》再到近期出版的《修改过程》,他的作品总是与普通人的命运紧密关联。
《修改过程》将视野放在一个风云际会的年代,韩少功用肖鹏这个角色创作的一篇小说,牵扯出东麓山脚下恢复高考入学的第一批大学学子,人称77级。肖鹏、陆一尘、马湘南等作为恢复高考的首批大学生,被誉天之骄子,意气风发、求知若渴。
韩少功从《马桥词典》开始,几乎每部作品的“文体”都是话题。《修改过程》依然如此。在阅读中,可感受到韩少功对传统小说或者虚构形式上的厌倦,经常从肖鹏的故事和关于肖鹏的故事这两重结构中跳出来,邀请读者参与写作。这种“罗生门”式的文学探索,表现出韩少功对文学本身一种审慎的怀疑。
韩少功希望每种文体都是“有意味的形式”,每一次变化都能有利于释放新的思想和情感。《修改过程》中,韩少功对整个时代上至官场下至普通老百姓,尤其是对事业“掉队者”整体思考,视点不断在今天和过去之间跳跃。
在笔者看来,《修改过程》与几年前的《日夜书》有一种对应关系。《日夜书》被认为是知青一代的精神史,《修改过程》中的77级大学生,不少曾经也是从知青群体中走出来的。再则,这两部长篇小说时间跨度有重叠部分,差不多是写同一代人。可是在人物造型、风格和文体处理上,韩少功尽量避免重复。
这20多年来,韩少功半隐居,下地劳动,种菜养鸡。《修改过程》则是在他回城的日子里创作的,他说“城里没什么农活可干,人老了,闲着也是闲着,所以找点事干。“但毫无疑问,韩少功《修改过程》一如既往地在文学世界里“突围”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