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阜平縣駱駝灣村夏日美景。
趙 威攝
駱駝灣村村民唐宗秀(右)和老伴挂燈籠過大年。
史晟全攝
廣東英德市連樟村村民與游客在村文化廣場航拍新年合照。
邱煒民攝
連樟村中心村遠眺。
練 璇攝
貧有百樣,困有千種。疆域遼闊的中國,區域情況千差萬別,脫貧攻堅任務艱巨。
這個時節,冀西依然寒風凜冽、天寒地凍,粵北卻是綠意蔥蘢、氣溫回升。地處太行山區的駱駝灣,位於粵北山區的連樟村,在空間上相隔數千裡,村容村貌各異,貧的原因、困的程度也不盡相同。
6年多前,習近平總書記踏雪走進駱駝灣,盤腿坐在農家炕上訪真貧﹔幾個月前,總書記來到連樟村,和貧困戶陸奕和交談脫貧之計。
重訪這一南一北的普通山村,記者看到的不只是精准扶貧各有各的招、精准脫貧各有各的變,還有感恩奮進的共同心聲,更有擺脫貧困奔小康的堅定信心。
河北阜平縣駱駝灣村——
多措並舉促增收
本報記者 徐運平 張志鋒
阜平縣城向西40公裡,盤旋進入太行山深處。昔日鄉間小道變成寬闊街道,冰封的小河在陽光下正盼解凍,一路歡歌“牽”著駱駝灣。
“感恩共產黨,感恩總書記!”“扶貧不是養懶漢,致富要靠自己干。”走在村裡新修的望京路、民心街上,勵志的話語讓人心熱。
2012年12月29日,習近平總書記冒著零下十幾攝氏度的嚴寒,來到地處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的河北省阜平縣,看望慰問貧困群眾,考察扶貧開發工作。次日一早,總書記踏著皚皚白雪,走進龍泉關鎮駱駝灣村。當時全村608人,428人為貧困人口。
今年1月30日,記者再訪駱駝灣,得知2017年村子已脫貧,眼下僅剩的3名扶貧對象也有了兜底保障。
昔日窮村咋樣了?
整村脫貧住新居,好政策帶來好福氣
低矮的土房裡黑黢黢的,屋頂吊著塑料布,稍不小心就碰落一身灰……這是駱駝灣農家6年前的樣子。如今,村裡僅保留一處老院,用來教育下一代。
相隔幾十步,就是唐宗秀的新房子。這是一座新式太行山民居,小木格窗改成了保溫美觀的雙層玻璃窗。老火盆“下崗”,新地暖登場,一摸地面熱乎乎的。
住上新房,了卻唐宗秀多年愁事。老房子僅60多平方米,灶台、櫃子和火炕擠在一個屋,幾乎沒有下腳地方。4個成了家的女兒,以前都不敢同一天來拜年,隻能輪流來。
2016年10月,新房擴大到90平方米。今年1月27日,小女兒帶著孩子早早回娘家。老人一臉皺紋樂開花,“在北京的閨女也要回來,現在家裡有地方住!”
“老房子是石頭和土壘的,有的地方踹一腳就塌個窟窿。遇到大雨天,閨女們就打電話,催俺們出去避避,怕房子塌了。”唐宗秀說,“要不是政府補貼,俺這輩子哪有本事蓋新房?”
當晚,老兩口留記者住在新房,室外滴水成冰,屋裡溫暖如春。“過年的土豆粉、肉絲、豆腐都有了。”老人捂著嘴笑,“過去老想吃細米白面,現在天天吃,想吃肉是現成的,過幾天還想換換口味吃玉米面。”
算算家裡去年收入:土地流轉金、養老金、打工種菜,共有2萬多元。再看全村:2011年人均純收入900多元﹔2017年增至4960元,整村脫貧﹔2018年達到6000元。
早起爬山往下一看,全村清一色新房,共277戶。近年來,阜平規劃易地扶貧搬遷,安置貧困人口31850人,全縣一半農村人口將住上新房。黨的十九大以來,河北省委主要負責同志先后3次到阜平調研脫貧攻堅。“全縣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從2014年初的10.81萬人降到目前的1.28萬人,貧困發生率從54.4%降到6.93%,有望如期脫貧。”阜平縣委書記劉靖說。
山村活力哪裡來?
年輕人返鄉創業,村兩委強筋壯骨
“過去帶著一家老小在外打工,掙多少花多少。后來回村裡開辦農家院,掙多少落多少!”駱駝灣村“80后”返鄉青年李愛民,去年當選為村委會副主任。
李愛民過去在北京一搬家公司打工,當時的女友、現在的媳婦第一次來駱駝灣就吃了苦頭。早起出發,一路三次轉車,到村時天已擦黑。女友穿著高跟鞋,踩著坑坑窪窪的碎石路,一步一顛進了家。
准岳母來村裡“考察”,默默離開。幾天后親戚打來電話說媽媽病了,要女友趕緊回家。李愛民清楚:駱駝灣太窮了,人家怕女兒在山裡受苦。女兒明白媽媽得的是“心病”,堅持留住這份感情,兩人結婚后繼續回北京打拼。2011年李愛民買了貨車,當上小老板,日子有了起色。
如今,山清水秀的小山村吸引眾多游客前來。村裡外出的年輕人紛紛回來打探,想借東風返鄉創業。
李愛民賣掉貨車,回到村裡。2013年5月,他在返鄉青年中第一批開起了農家院。生意越來越火,他貸款加蓋兩棟房。“過去媳婦就喜歡大城市,現在不想出去了。丈母娘每年也來住上一陣。”
2018年5月,駱駝灣村村委會換屆,有想法、干勁足的李愛民當選為副主任。“村干部擰成一股繩,帶領大伙,特別是回村的年輕人,擼起袖子加油干!”
昔日沉寂的山溝熱鬧起來,年輕人開著汽車回來了,有的開辦農家院,有的種起香菇。幾十個小伙比著干,其中5人進入村兩委班子。去年換屆,3名60多歲的村干部“退休”,新進的都在38歲上下。
“村兩委補充新鮮血液,規劃發展產業,希望就在年輕人身上。”龍泉關鎮黨委書記劉俊亮說。
持續增收靠什麼?
精准發力育產業,群眾致富有信心
駱駝灣村分紅了!
這成了春節前當地最新的“頭條”。脫貧才一年的小山村,哪來的紅利?
2018年3月,幫扶駱駝灣的駐村工作隊新隊員進駐。來自河北省能源局的黃文忠,邊走訪邊琢磨:駱駝灣脫貧了,群眾怎樣持續增收?年輕人返鄉干什麼?怎麼留住鄉村振興生力軍?
有產業,有收入,才能致富奔小康。工作隊在和村干部反復合計后,決定利用社會捐助的50萬元,成立村集體企業——駱駝灣實業發展公司,為村裡養一隻“會下蛋的母雞”。
頭三腳怎麼踢?
當地有養黑豬的傳統,一些農戶分散養殖,經不起市場波動,忙活一年掙不到幾個錢,公司決定發展規模養殖。
農戶散養不賺錢,公司有什麼金剛鑽?黃文忠道:“我們先找買家,根據市場需要來養。”
“駱駝灣黑豬,每天早晨爬山遛彎,吃中草藥,喝山泉水……”黃文忠把廣告發到微信朋友圈,很快引起圍觀,不少人下單預訂。
有了“下家”,實業公司購進50多頭半大的豬仔,在山溝放養,去年底陸續出欄。屠宰后豬肉包裝成禮盒,價錢是農戶散養的兩倍,很快賣空。
年底盤點,公司盈利10多萬元。為提振大伙信心,今年1月22日,公司拿出部分盈利為村民分紅。原本通知下午2點發錢,村民上午就聚到村委會,像趕集一樣。
一子落,滿盤活。太行風光、特色民居、紅色文化吸引外界,多部電影在此取景。下一步,公司打算統一經營特色民居,激活村民的“冷資產”,發展民宿旅游等“熱產業”。
“找准產業,把村子帶活,把人心焐熱,駱駝灣的明天就像芝麻開花。”包村幫扶干部曹建平信心滿滿。
廣東英德市連樟村——
產業帶動奔小康
本報記者 劉 磊 劉泰山
“買一包唄,20元1斤,很好吃的!”村民謝萬娣守著檔口,拎起一袋菜干,大大方方地吆喝著。
雖是寒冬,連樟村熱鬧依舊。一條水泥路蜿蜒進村,兩旁十來個藍布棚攤檔,擺滿蜂蜜、菜干、竹筍等土特產。謝萬娣一天收入少則幾十元,多則上百元,節假日能賣兩三百元。
火龍果種植戶陸國迎在自家樓頂豎起“國迎農庄”招牌,擴建了農家樂,游客絡繹不絕。“到我家採摘和用餐的,每天上百人,收入多的時候一天能有兩三千元。”
連樟村轄17個村民小組,有2200多人,山多地少,人均不足半畝水田,是廣東清遠英德市連江口鎮唯一的省定貧困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