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刘幸 通讯员左宜弘 )花都区酱腌菜质量难有保障的“高帽子”可以摘掉了。昨日,广州市质监局公布的第三季度花都区酱腌菜的抽查结果显示,经过两年的整治,花都区酱腌菜的合格率首次达到100%。广州市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领导小组办公室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整治酱腌菜所采用的“打扶结合”政策将推广至豆制品、河粉等食品的整治,确保市民吃上放心的豆制品和河粉。
“咸杂一条街”曾以脏乱差闻名
花都区新华镇新华新街铁路西段靠近广州火车北站货场,凭借着交通优势,该路段在自发成为酱腌菜集散地,被市民称为“咸杂一条街”。起初,这里主要是酱腌菜批发场所,慢慢地,“咸杂一条街”发展成为集批发、加工于一身的集散地。从此,脏乱差成为这里的主题。“天天臭气刺鼻、垃圾乱放,晴天则黑尘蔽日,雨天则污水横流”成为这里最好的写照。”
据统计,“咸杂一条街”一度聚集超过30家的酱腌菜加工企业,但证照齐全只有4家。众多批发商私自在店铺周围就地挖掘露天泡池,雇用工人生产酱腌菜。原材料乱摆在一边,使用工业盐,违规添加着色剂,没有检验程序成为加工点的共同做法。市质监局检测发现,当时酱腌菜的合格率十分低,亚硝酸盐、违禁着色剂、细菌超标成主要的不合格原因。
2005年4月21日,“咸杂一条街”一腌制工场的两名工人在清理一长期未清洗的泡池时,因吸入沼气而中毒,赶来营救的男子也吸入大量沼气,以致两男一女当场口吐白沫而死。市质监局食品处有关负责人回忆道,“当初走进这个近千平方米的腌制食品加工场时,里面除了有几间老旧房子,全场垃圾、杂物堆积如山。整个加工场污水蔓延,大量露天发酵的大头菜,两米深的加工池内有20多厘米深的积水,池内架有上下的竹梯,靠近时仍有浓烈的气味,令人恶心。”
取缔28个涉嫌违法生产点
“咸杂一条街”必须整改,但赶走酱腌菜市场,酱腌菜企业也死了,集散地优势顷刻间消失,那就采取“打扶结合”的政策。截至今年11月份,花都区先后取缔了涉嫌违法生产经营点28个;同时及时帮助有资质的企业解决办证困难。目前,花都区共有酱腌菜企业10家,8家已经办理生产许可证,2家正在申请办理中。
经过整治,花都区酱腌菜生产行业已经摆脱了脏乱差的状况。11月22日,记者随机走进广州钟×酱菜食品有限公司,在近千平方米的厂房内,老板还花巨资建设了实验室,检验本上写满了之前的检验记录。令人欣喜的是,正规化生产后,虽然成品提高,但是企业的销量也上去了。
酱腌菜的整治取得初步成功。广州市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领导小组办公室有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广州市豆制品和河粉仍然以小作坊生产为主。下一步,整治酱腌菜所采用的“打扶结合”政策将全面推广至豆制品和河粉等生产企业的整治,确保市民吃上放心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