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讯 “十二五”期间,岳西县白帽镇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决执行省、市、县委各项重大战略部署,按照“五个示范县”建设纲领,进一步解放思想,不断创新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思路,找准发展标杆,强化争先进位意识;以加快发展、和谐稳定为主题,以产业开发、农民增收为目的,以服务三农为宗旨,不断开拓创新,扎实开展工作。至2015年底,已实现812户2767贫困人口精准脱贫。2016年,还将克难攻坚,完成脱贫攻坚主攻任务,实现877户2609人,除兜底220户376人,实现贫困人口脱贫。近三年,镇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考核成绩连年进位,综合实力实现了大幅提升,农民收入由2011年的4650元,提高到2015年9235元,生活水平大幅提升,城乡面貌焕然一新。
成绩属于过去,未来充满希望。于今随着岳武高速白帽出口的开工建设,白帽镇将会迎来全新的发展机遇,该镇全体干群正铆足干劲,向2017年全面脱贫,2020年全面小康吹起前进号角。
“五园经济”富农家
土桥村位于白帽镇西部,是个群山环抱的深山村。全村28个村民组606户2068人。在2013年,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229户660人。土桥村过去“土桥是口锅,出门便爬坡,一河分两片,人心各是各”;现在,在党的政策和各级各部门的关心支持下,该村党支部充分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围绕“山上油茶山下花”的发展思路,培育特色农业,推动多种经营,打造“五园经济”(油茶园、玫瑰园、丹参园、绿化苗培育园、药材种苗培育园),拓宽农民致富增收渠道。
据土桥村党支部书记李晓群介绍,该村山场面积17000多亩,其中油茶面积6400亩,近几年经过一轮和二轮改造的有2700亩,全村606户群众有510多户群众油茶产业的发展,村内90%的贫困户均发展了油茶。现在,村内通过种植油茶的收入1万元以上达50多户,5000元以上的100多户,3000元以上的逾300户。
“土桥村油茶、玫瑰等农村新兴特色产业的兴起,在白帽镇各地掀起了产业发展的热潮。于今,镇内深村、江河、余河、桥梁、南庄等村也有较多群众因地制宜参与相关产业的发展,部分贫困户也因此得以增收致富。”白帽镇副镇长余岳明说。
除了油茶、玫瑰等新兴特色产业在白帽镇得到较好发展。诸如传统的种植业(生姜、茶叶、四季豆等)、养殖业(黄牛、山羊、土鸡、淡水鱼、黑猪等)在白帽各自然村也得到较好发展。
白帽镇的深村村是岳西县重点贫困村,全村28个村民组,445户,建档贫困户160户496人。在2014年脱贫34户125人,2015年脱贫41户162人。2016年预脱贫52户157人,2017年脱贫33户52人(社会兜底类)。而与深村村毗邻的双畈村多年前就一直发展生姜产业,当地很多群众靠种植生姜摆脱贫困。看见邻村的乡亲种植生姜过上了好日子,深村村的许多村民也开始思索发展生姜产业。当年,有20余户贫困家庭通过种植生姜而成功脱贫。于今,该村的生姜种植面积已经超过了200亩,成为村民致富增收的支柱产业。“我家现有4亩多姜园,2015年平均亩产约8000斤,年收入5万多元。”日前,该村已经从贫困户中出列的村民祝霞红告诉前去采访的记者,“我家以前也是贫困户,现在靠种植生姜撬开了脱贫致富的大门。”
“以前我因为孩子读书,全家人口多,家庭经济一度拮据,系村里的贫困户。所以也就一直思索如何发展产业,改善家庭环境。”家住南庄村大山脚下的祝传高说,“看着满目青山,我想发展牛羊的养殖业肯定会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在2013年,我向亲戚朋友筹措数万元资金,开始试养了10头黄牛,当年投资的借款就收回来了;2014年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经济还有盈余;2015年扩大规模养了20多头牛,当年收益近10万元。”现在,周边乡村的祝传楼、祝德楼、汪政文等多位乡亲在祝传高的影响下,也开始从事黄牛的养殖。
“在‘十二五’期间,我镇依托‘四大’产业基地建设,拥有油茶面积2万亩,茶园面积6012亩,发展玫瑰等药果基地5000亩,特色养殖土黑猪3600余头,土鸡1.8万只,蛋鸡养殖年产鲜鸡蛋500吨,山羊2000头,黄牛500头,开发水面500亩,并积极引进资金,实现了全镇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下一步,我们在深入巩固并发展好已有的农业产业同时,将积极扶持建设一批贫困人口参与度高的特色农业基地。加强贫困村农民合作社和龙头企业培育,发挥其对贫困人口的组织和带动作用,强化其与贫困户的利益联结机制。”白帽镇镇长方球说。
光伏“照亮”脱贫路
“光伏发电回报率较高,也无需劳力投入,操作很简单,一次性投资,可长期受益,实实在在的照亮了我们脱贫致富道路。”白帽镇江河村河口组因病返贫的村民刘召锐说。
江河村系白帽镇自然人口较多的一个村,产业基础薄弱,村民主要的经济来源多系外出务工所得。全村33个村民组706户2846人,其中,183户567名群众在2013年系建档立卡贫困户。近年来,部分贫困户通过贫困人口劳动力转移就业进入镇内招商引资的工厂就业,还有一部分在农业大户带领下发展种植和养殖业。
但是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发展种养业对刘召锐来说都是不可能的事,因为他近80岁的母亲患脑血栓已近4年,生活起居均需要人来照顾。而他的爱人在3年前得了尿毒症,至今是每月一小检查,每半年一大检查。孩子今年刚刚从大学毕业还没有工作,全家的生活开销以及爱人寻医问药的钱全靠他做农电工的一点微薄工资来维持。
刘召锐的家庭情况牵动了联系相关工作的镇、村工作人员的心,他们集体出谋划策,为刘召锐家制订脱贫工作方案。在2016年4月份,江河村村委会主任黄显文主动借出资金帮助刘召锐建起3KW户用光伏电站,此举,为刘召锐家庭经济来源多了一条渠道。“我家的3KW户用光伏电站是在今年4月中旬安装的,截止到6月13日,已发电829度。按这两个月发电统计,家庭每月平均可增加400多元收入。排除雨雪等天气等因素,家庭全年每月估计可增加300元左右的收入。这些,较好的改变了家庭经济紧张的现状。”刘召锐如是说。
据了解,江河村在2015年有34户群众家庭建了户用光伏电站,其中有5户系家庭人均年收入2900元以下的重点贫困户。2016年还将有19户群众家庭建户用光伏电站,其中一些重点贫困户建站的初期资金多由黄显文主动借出的。“我们村贫困户致贫的原因多,发展其它产业有一些自然因素限制,而光伏扶贫项目是让群众受益最快的项目。所以我们对主动申请建户用光伏电站的贫困农户均给予大力支持。”江河村党支部书记孟刘海说。